金元的法式工程师教育

法式工程教育

法国工程教育历史

在17世纪末的法语中,工程师被定义为:在战争中担任突击和防御工事的人。 法国大革命期间,工程师的含义得到更新和扩展,新增了为城市建设服务的定义。 法国第一批工程学院出现于18世纪初,主要服务于国防部门和基础设施部门。 1870年代和1880年代,欧洲爆发工业革命,法国急需大量技术人才,以加快国家工业化进程。 在此背景下,法国开始创建工程学院,培养法国工程人才逐渐增多。 工业革命丰富了“工程师”一词的含义,工程师的活动范围更加广泛,专业更加明确:有负责修建桥梁和河堤的,有专门勘探矿藏的,从事海军或海洋研究的人,建造军舰的人和专门研究地理的人等。 [6, 10, 33]。

和中国、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不同,法国在高等教育阶段平行地分为普通大学以及“大学校”(Grandes Ecoles)两种,其中大学校是法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大学校中包括高等工程师学校、高等医科学校、高等师范学校、高等商科学校等精英教育学校。从历史上看,法国大学的主要作用是培养研究人员和教师,而工科学校则侧重于培养对工业有用的人才。 通过高考后,部分法国高中毕业生直接进入综合性大学继续深造。 一些人进入 Grandes Ecoles 的预科课程,经过竞争性考试后,他们进入工程学校 [6, 28, 31, 33]。

法国学生在为期三年的高中毕业后将会首先面临会考(BAC),通过会考的学生将获得高中毕业证书并具有直接入学普通大学的资质。学生按照高中阶段的成绩可直接填报普通大学,或者进入工程师预科教育阶段学习,两年后参加由各个工程师学校(联盟)组织的选拔性入学考试,通过者可进入工程师教育学习阶段。在工程师学校获得工程师学位的学生,等同于我国的硕士学历,可以选择继续进行博士阶段的学习。

相对而言,法国工程师学校的门槛比起普通大学来说高出许多,入学难度很高。想要进入工程师学校就读的学生,必须先参加至少两年预科基础课阶段的学习,在法国有专门的工程师预科学校供学生就读。据统计,法国高中毕业生中约有10%参加工程师预科阶段学习,其中仅有不到一半能获得进入工程师学校学习的资格。

工程资格委员会(CTIO)由国家教育部于 1934 年创建,是工程师专业认证领域最具权威的机构。 该认证由国家教育部批准,也是法国和欧洲工程师评估和认证的领先机构。 只有获得 CTI 认可的工程学校才能颁发工程学位。 已有 250 所学校获得 CTI 认证,每年授予 30,000 个工程学位 [5, 9]。

法式工程师教育特色

CTI要求工程师具有扎实的科学和文化基础,完整的技术、经济、社会和人文知识,能够以出色和创新的方式提出和解决产品、系统、服务的发明、设计和实施等复杂问题,甚至金融和商业竞争机制。 因此,法国的工程培训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法式工程训练在中国本土化实践

参考文献

[1] 刘敏.法国工程师大学校的学生实习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1,33(09):22-25.

[2] 银丽丽.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历史研究[D].厦门大学,2014:14-56.

[3] 于黎明,陈辉,殷传涛,唐宏哲,徐平,段斐,张巍,王乐梅.企业全过程参与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3):62-70+75.

[4] 呼文亮.法国工程师教育与企业的关系[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02):97-100.

[5] 熊璋,于黎明,徐平,王乐梅,陈辉,殷传涛.通用工程师学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1):46-57.

[6] Jean DOREY,刘敏.法国高等工程师教育解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52-54.

[7] 熊璋,于黎明,徐平.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认证解读与实例分析——兼谈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的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5):77-83.

[8] 孟安波.法国工程师的教育模式对我国工科专业培养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08(13):213-214.

[9] 王群,郑晓齐.法国通用工程师培养模式在中国本土化的研究——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学生问卷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1):28-33.

[10] 王晓辉.法国工程师教育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4(02):36-42+49.

[11] 李萍,钟圣怡,李军艳,欧亚飞.借鉴法国模式,开拓工科基础课教学新思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2):20-28+61.

[12] 蒋志鸿. 法国工科生五元合一企业实习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15-45.

[13] 熊璋.参与国际竞争的通用工程师教育[J].北京教育(高教),2011(12):11-13.

[14] 李洪侠.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代工程师培养对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24-28.

[15] 杨晓芳.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及启示[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03):48-50.

[16] 章丽萍,朱凌,李晨,陈子辰.试论两个中法工程师学院的办学意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4):22-27.

[17] 杨东华,杨佩青.法国工程师精英教育模式本土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06):49-50.

[18] 蔡杰进.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本土化过程中本科毕业设计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4(29):59-60.

[19] 杨佩青,杨东华,苏尧君.法国工程师培养模式本土化过程中学生分流淘汰的困难及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1):95-97.

[20] 于福莹.我国硕士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析——鉴于法国高等专业工程师教育[J].教学研究,2011,34(03):28-31.

[21] 张心婷,王乐梅,Marc Pauly.法国工程师教育中的口语测试方式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06):118-120.

[22] 陈亚军,杨新湦,苏志刚.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1):203-208.

[23] 谷瑞娟.浅谈法国预科教学环节之口试(Colles)的特点[J].科教导刊(下旬),2016(06):40-41.

[24] 蔡杰进,余展涛.中法合作办学模式下专任教师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现代化,2016,3(05):1-2+6.

[25] 徐平,殷传涛,陈辉,于黎明,张澎.通用工程师与硕士培养模式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5):25-30.

[26] 陈辉,张莉,田原.我国发展工程师学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2):11-12.

[27] 欧亚飞,李萍,陆佳亮.法国工程师预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6):125-128.

[28] 李国强,许炎彬.法国与中国工程师教育之比较[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04):28-31.

[29] 王乐梅,姜姗.创新校企合作学生实习的新模式——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实习模式研究与实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03):113-116.

[30] 熊璋,于黎明,陈辉.国际通用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实践——以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11):21-23.

[31] 杨敏.“学以致用、产学结合”——法国工程师教育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7):138-139.

[32] 涂娟娟,于枫,李洪梅.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中方合作教师队伍建设[J].大学教育,2016(04):25-26.

[33] 邱延峻,蒲波.中法高等工程教育合作背景、现状与策略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05):70-74+116.

[34] 杨东华,赵静.法国工程师培养模式本土化过程中的学生评价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46-47.

[35] 唐宏哲.探讨中法授课理念的差别及其联合授课方式[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06):106-109.

[36] 萨日娜,于黎明,唐宏哲.非通用语工程师培养的教学与实践——以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03):117-120.

[37] 崔敏.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的引入以及由此带来的法语教学改革实践[J].法国研究,2012(03):61-63.

[38] 孙琪.法国精英学校培养理念对我国翻译硕士培养模式的指导——以法国工程师教育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10):150-151.

[39] 于黎明,萨日娜,段斐,陈辉,徐平.通用工程师毕业生去向解析——基于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的案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35-42.

[40] 王乐梅,牛薇.从法国的工程师教育体系看中国工程师教育[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133-138.

[41] 刘宪娟. 中外合作工程人才培养案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19-20.

[42] 袁怡佳,钟圣怡,欧亚飞,陆佳亮,邵凌翾,李萍,李真珍.中法合办工程师教育的跨学科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10):42-45.

[43] 张留伟.法国精英工程师培养模式中高等数学考核新法探究——以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7(20):4-6.

[44] 孙东平,祝笑旋. 我国引入法国工程师教育体系和先进理念[N]. 新华日报,2015-12-03(007).

[45] 于黎明,徐平,张莉,陈辉,熊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05):1-5+55.

[46] 谈小龙,王伟,王如宾.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探析及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91):17-18.

[47] 杨英英,李振博.中法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教育体制对比与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10):73-74.

[48] 马仁锋,焦会莹,杨柳,张水燕,漆琦.中法高等教育合作历程、结构与办学前瞻[J].法国研究,2020(02):32-41.

[49] 章丽辉,赵加强.法国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本土化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25):10-12.

[50] 任轶.近代中国工程师教育——以上海震旦大学土木工程系为例(1909-1952)[J].高教探索,2018(12):86-91.

[51] 胡艳敏,程思晗,胡雪兰,宋庆功,王亚如.法国工程师学校入学制度的特点及启示——以法国高等航空航天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2):207-208.

[52] ParisTech Elit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B/OL]. SJTU, [2021-05-21].

https://speit.sjtu.edu.cn/indexfn.html.

[53]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学院 [EB/OL]. 首页, [2021-05-21].

http://ifcen.sysu.edu.cn/.

[54] École Centrale de Pékin [EB/OL]. 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法文版), [2021-05-21]. http://ecpknfr.buaa.edu.cn/index.htm.

[55] 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 [EB/OL]. 法文版-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 [2021-05-21]. https://utseus.shu.edu.cn/fr.htm.

[56] 王金虹,颉珂,张敦煜.中外合作工程师培养中的实习环节探究[J].教学研究,2012,35(06):21-25.

返回首页